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资讯 > 职场动态

大学生求职为什么都迷恋大都市

来源:中国宁波网 时间:2006-06-25 作者:中国宁波网 浏览量:

日前在杭州举行的2006年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,吸引了1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,提供工作岗位2.2万余个。据统计,当天招聘会现场接待应聘者6万余人次。然而,招聘会的结果却并不乐观,最后达成初步意向的仅7590人,现场录用192人。也就是说,至少有1.4万多个岗位“空置”。在参展的1500家单位中,外地和地方企业有近1000家,占到参展单位总数的66%,更占到所有岗位需求的82%。这其中,除了一些知名企业,更多的是各地大量的民营企业。也正是因为如此,让许多把就业首选目标锁定在省会杭州等大城市的

毕业生失去了兴趣。有关人士也认为,大学生们不愿意离开大城市是此次招聘会众多岗位“空置”的主要原因。无独有偶,《广州日报》消息说,今年有30万大学生蜂拥珠三角,吃野菜也要留下来。

在哀声一片的就业寒流中,大学生们却不约而同地放弃中小城镇“唾手可得”的工作机会,宁愿吃野菜也要留在大都市,固然有小城镇“生活不习惯”、“基层太艰苦”等主观原因,但客观上这却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。大城市机会多、就业环境相对公平、工作环境内耗小、再选择的成本比中小城镇低得多,这是今日中国的普遍现实。今日中国,基本上还是个关系社会和权力社会,越是在内地的城市,越讲究关系、个人成长和再选择的空间往往也越小。当代大学生以及他们的前辈们,不少人雄心勃勃一腔抱负到了内地,到一定时候还是纷纷选择了离开,重新投入大城市的怀抱,且除了一点点社会经验,基本上一切只能从零开始。

通过改造“权力本位”的社会结构来促进就业公平,固然是一个根本的办法,然远水救不了近火。人生苦短,没有人等得起。而政府的就业政策也不乏误区。比如鼓励大学生向基层农村和欠发达地区转移。但事实上,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就业机会的萎缩和劳动力被挤出,是任何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抗拒的规律。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”作为前车之鉴。现在的大学生支边和下乡,虽然有了更多自愿的成份,但如果他们回城的道路过于艰难、成本过高,仍然是个人、家庭和社会的重大损失。

其次,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,有关部门近日联合下发了《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鼓励毕业生合理流动的政策,对用人单位跨地区聘用的高校毕业生,省会城市、副省级城市、地级市应取消落户限制,简化有关手续。这个通知由中组部、中宣部、中编办、教育部、发改委、公安部、民政部、财政部、人事部、劳动保障部、人民银行、工商总局、国务院扶贫办、团中央等十四部门联合下发,声势浩大,但仍然属于临时性救急政策,难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所以缺陷也很明显:一是像北京、上海这样的直辖市,也是特大型城市,就业容量原本是最大的,却仍然享有落户限制的特权;二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、资源等方面的限制,并不处于最佳创业年龄,因此要确保他们就业,首先应该有足够多的中小企业来容纳他们。这就要求给中小企业创造更多、更好的创业环境,取消中小企业主及其用人的落户限制,才是根本之策,如今却仅仅“优惠”应届大学毕业生,显然是挂一漏万。

很多地方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,与这个临时性的大学生户籍管制政策,效用大体是一样的。类似的临时抱佛脚,会陷入一个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的陷阱——政府机关要精兵简政、国有企业在“减员增效”,外企的特殊待遇要逐渐取消、享受“国民待遇”,没有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这张皮,大学生就业毛将焉附?

临时救急总不堪,风物长宜放眼量。如果政府有关部门不是从整体性的户籍公平、创业公平等多方面努力去创造一个全国统一、公平的就业市场,再多的优惠政策给应届毕业生,都无法落到实处。

分享到:
相关推荐
暂无相关推荐
官方微信

Copyright©2018 job250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网聚人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0050222号-16

地址: 电话(Tel):400-608-3900 EMAIL:jobmails@qq.com

用微信扫一扫